济南铁路局

訾玉强:给车轴“刮骨疗伤”

字号+作者: 来源: 2019-09-06 08:5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徐中秋车轴和刮刀,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集团公司车辆系统有这么一位师傅,他的工作是鉴定车辆车轴的尺寸,其精密程度要达到“丝'...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徐中秋

车轴和刮刀,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集团公司车辆系统有这么一位师傅,他的工作是鉴定车辆车轴的尺寸,其精密程度要达到“丝”级,这期间他和一把三棱刮刀打了30年交道。他就是济南西车辆段轮轴车间车辆钳工訾玉强。
  訾玉强所在的车间是为车轴做精加工的,相当于给车轴做“外科手术”。而做好这台“手术”,最关键的就是车轴的质量鉴定。訾玉强的工作是对车轴与轴承密贴的地方进行鉴定和修型。
  “这个岗位很重要,不能把带有问题的车轴进入下道工序,这样的话就会造成3000多元的车轴报废。”訾玉强说,车轴加工是精细活儿,如果把这种质量不过关的车轴装到车轮上,车轴在运行中就会发生断裂等问题,严重的将导致列车颠覆。因此,每批车轴进来后,訾玉强都要缜密地检查,尤其是车轴顶端小小的中心孔。
  “中心孔是车轴的中心,如果中心孔偏了,就保证不了压装、组装质量。”訾玉强说,所有机械加工都是利用中心孔作为基准,不能有丝毫损伤。在车轴精加工行业,这种“硬伤”无法用机器处理,在全路所有精加工线上,都靠手工消除,这就是俗话说的“刮”轴。
  “这把刮刀跟了我30多年,主要用它修车轴的凸点和毛刺。”訾玉强说,车轴的中心孔是圆锥形的,只能用特殊的三棱刮刀。但最考验功力的是手的力度,力量小了,凸点和毛刺刮不平,力量大了,平面就成了凹面。为了练手艺,訾玉强在家里建起了工作室,没事儿就手工制作烟斗。
  “年龄大了,手指也不灵活了。在家里做点小东西,活动活动手指。”訾玉强说。
  訾玉强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不仅制作了20多个精美的烟斗,而且在30多年里,经他鉴定的近30万根车轴,没有出现过一次失格,这也传承了他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铁路上的铆工,訾玉强刚参加工作时,被父亲“唠叨”更是家常便饭。
  “我父亲常说,一定要把这个活儿干好,保证行车安全,这样回到家才能吃的香睡得着。”从那以后,訾玉强苦练技艺,不仅成了车轴鉴定的行家里手,还很快当上了工长,并这一干就是30年。就在前年,他向车间提出不想当“官”了,想干老本行。
  “主要是考虑个人年龄大,脑子也不好使了,想把车轴鉴定这个活干好,让车间放心。”訾玉强说,轴承压装和轮对组装是车间的两大关键,而轴承在压装过程中必须精密配合。訾玉强手里的工具叫外径千分尺,它的精度是1丝,只有0.01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7这么细。
  訾玉强说:“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车轴的三段九点,测量它的圆度和圆柱度,它的精度不能超过1丝,如果超过1丝,车轴就成椭圆的了。”
  车轴精加工的最大难点还不只这些。现在,车轴加工无法完全用数控机床来代替手工操作,这在全路也是一个难题。除了依靠精密仪器,加工后的车轴表面平不平,都要靠訾玉强的判断和手上的锉刀。
  “这把锉刀相当细,就像1000目的砂纸一样平。这种突出的地方,蹭一下就好了,再蹭一下就过了,这完全是靠个人的经验。”訾玉强炉火纯青的技艺让徒弟们感慨和佩服。直到现在,10多名徒弟没有一个敢和他PK。
  “车轴从毛坯到加工成轮轴出厂,需要经过36道工序,盖52个人名章,缺一个都不行。每道工序都记录着加工者和检查者的名字,也就是质量‘军令状’。”訾玉强说,车轴一进车间,就要建一张卡片,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在铁路系统,这叫车统51A。如果车轴出了问题,一查就能查到。
  30年,一心一意搞技术,訾玉强说:“我不是完人,但我鉴定的车轴一定是完美的。”30年的品质坚守,訾玉强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铸起一名济铁工匠的匠心梦想。

编后
  一把刮刀、一根车轴,构成了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30年刀尖上凝心起舞,终使得20万根车轴合格上线。訾玉强的匠心境界蕴含着济铁人对“精细精密精准”的不懈追求。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