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

“山海情”里走来的筑路郎 ——记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姜春平

字号+作者: 来源: 2021-05-11 09:4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4月28日,五一劳动节前中国中铁发布表彰文件,决定授予姜春平同志“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号召各级党组'...

  

  4月28日,五一劳动节前中国中铁发布表彰文件,决定授予姜春平同志“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号召各级党组织大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

  这一切要从2020年12月3日的23时30分时说起:

  “快撤!隧道要塌方了……”

  “速度!速度!放下工具,赶快撤……”

  这是当时,正在施工中的云南玉楚高速公路旧寨隧道中,来自共产党员姜春平的大声疾呼。

  10分钟后,16名工人和价值360多万元的机械设备安全撤离。5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整个掌子面被掩埋。事后测算,因地质突变此次坍塌长度达38米,塌方量5000立方米以上……

  这名“大声疾呼者”就是中铁七局三公司玉楚高速项目副总工、旧寨隧道负责人姜春平。

  走出贫穷,知识改变命运

  宁夏固原,曾经被联合国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地方,热播剧《山海情》讲的就是这里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本”的故事。

  1987年5月,姜春平就出生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小山村的一间土坯房里,地道的“土里爬、土里长”的苦孩子。父母目不识丁,终日在土里刨食儿,只能勉强温饱。

  小时候,在10里地外上小学,一块干馍馍加凉水就算是他的午饭。放学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家放下书包就去割猪草、放牲畜,天黑了回家喝上几口洋芋拌汤,就在煤油灯下学习……

  去县城上高中前他没洗过澡,因为家里吃水都是到几里外的山凹里打来的。一到旱季,一瓢舀下去,等下一瓢渗出就要十几分钟,打满一桶得两三个小时。

  “我一定要走出去,改变命运!改变家乡!”也就是这种吃水难的经历让年幼的姜春平第一次有了改变命运的信念。

  

  这之后,姜春平整夜整夜地在煤油灯下发奋苦读,最终于2008年考取了哈尔滨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上大学前的暑假,他来到500公里外的白芨沟煤矿打工,一个月后当他将挖煤挣来的1200元递到父亲手上时,已然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大学生涯,姜春平白天苦读,晚上去餐馆里端盘子,挣来自己20元一天的生活费。

  “同学!你对我们单位野外工作的性质是了解的吧?能接受吗?”“了解!我完全能接受!”这是在校园招聘会上,姜春平对招聘人员斩钉截铁的回答。

  走上工地,厘定人生目标

  进入中铁七局三公司后,在四川巴达铁路施工现场,姜春平很快就可以独立完成多项工作,最终成为公司当年仅有的两名局级优秀见习生,提前半年定职并被破格提升为技术部长。在项目同时担任项目技术部长、测量主管、工经部部长、瓦斯检测员,作为“多面手”的他得到项目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如果说踏实肯干是姜春平在巴达铁路的成功之道,那到了中铁七局三公司路面分公司,钻研和创新才是他真正的“必杀技”。

  

  在新疆明哈高速,由于昼夜温差大,经常前一天做好的路面,第二天就在接茬处隆起10多公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姜春平白天带领兄弟在100多度的沥青砼料的炙烤下频繁测量,晚上在试验室反复试验,并在网上翻阅大量资料,最终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案:在摊铺前先用切割机将接茬处切齐,并每隔200米再做一道横向切缝后灌入沥青。这样操作完美地解决了难题,此法也成为中铁七局三公司路面分公司之后在高温差地区施工的标准操作。

  为了控制水稳层和沥青层的摊铺厚度,姜春平设计并制作了专用钢筋厚度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为项目节省了400余万元的费用,该工具也成了中铁七局三公司路面分公司的“传家宝”。

  姜春平还擅长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做法。在新项目,他提出了全新方案,改变常规做法,把沥青拌合站的料仓布置在地面以下,这样一来装载机上料可轻松完成,此项小改革也让项目减少近百万的成本。

  “工地也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转行。就像小时候读书苦,我从来没有想过辍学”。姜春平说,正是这份工作,他才能用双手为家人创造幸福,这就是他坚定信念跋涉“筑路人生”的力量源泉。

  走进事业,专注成就壮举

  “打隧道,最怕的是地质复杂。旧寨隧道这个区域主要是破碎的板岩和泥岩,自稳性差,恰好又处于富水带,洞身遇到水就容易软化、泥化,洞内涌水就很容易引起围岩崩塌……”平时不善言谈的姜春平,一谈起施工就变得滔滔不绝。

  “施工现场想管好,就一个‘细’字。没别的!”为了方便随时进隧道,姜春平主动把宿舍搬到了隧道口的工区,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他每时每刻都在看图纸、查资料、记笔记,经过不断的积累,现场有几根柱子、几道弯,工程的重点、难点在哪里,都清晰地印到了他的脑子里,让他成了工地的“活图纸”。

  

  每天最少两次的现场巡查,在现场不厌其烦地讲解注意事项、技术标准,姜春平将梳理的技术细节编制成《隧道施工现场卡控要点》发到每个人手上。他的手机上装着监控量测APP,一旦技术指标有波动,必须立刻到现场查看后才放心。

  十多年来,姜春平记录的各类技术、管理、心得的笔记本就有整整二十多本。正是这些丰富经验的积累,才让姜春平有了随时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他撰写的《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探讨》《瓦斯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措施》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可以说他已经成了隧道施工的专家。也正是对施工安全技术的深刻掌握、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和精准研判加上极端负责的态度,才能让他在关键时刻化身“超级英雄”。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儿,现在被这么关注,有点不习惯。”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姜春平曾这样说。

  姜春平是中国中铁众多一线员工的典型代表,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让企业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才有效地保证了企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才有了企业“大家”和员工“小家”的圆满幸福。

   (中铁七局党委宣传部编发)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