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

在红旗渠流经之地书写“贯隧”神话

字号+作者: 来源: 2021-08-21 18: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巍峨群峰簇拥的太行山脉,自然风光神奇瑰丽,人力胜天的传奇也丰碑长矗。太行山腰引漳入林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此已涓涓流淌50余年光阴,这条被盛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渠,写满了无数劳动人民与水源短缺这道“魔咒”勇敢斗争的伟大篇章。时过境迁,岁月荏苒。终在1969年炎夏之日,困扰林县(现林州市)数百年的水源难题迎刃而解,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铸造了红旗渠这座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丰碑,也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在2010年中铁十八局建设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写照。承继着“老愚公”的遗志,传承着红旗渠的精神,在巍峨耸立、崎岖绵延的太行山下,建设者体内燃起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火,铁肩担起地跨山西、河南两省、管段线路全长52.892公里的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最长的万吨重载铁路——晋豫鲁铁路通道的“咽喉工程”太行山隧道的施工建设。

这条铁路,是晋煤外运的又一条年运量超亿吨的运煤大通道,西起山西省吕梁市瓦塘镇,穿太行、跨黄河、绕泰山、越沂蒙,终点为山东省日照港口,穿越晋豫鲁三省,线路全长1260公里。中铁十八局集团担负施工的标段,途经山西省长治市的潞城市、平顺县、河南省安阳市的林州市,包含吾沿河隧道、太行山隧道等隧道9座。其中太行山铁路隧道工程,是全线地质条件最为复杂、工程量最大的项目之一,为整条线路的控制性工程。

红色铁流续传承“水师”激战太行山

治理下涌水

连接晋豫两省,3次下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太行山隧道,由于集结了岩爆、强劲地下水、双线双洞分离设计,导致立体循环作业严重受限等重重困难,被称为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的头号“卡脖子工程”。

太行山隧道地处山西、河南两省的交界处,起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克昌村,止于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坟头村。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方案,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是全线的第二长大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且又如此长大的铁路隧道,由一家施工单位独立完成施工任务,这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自开工建设以来,原始造山运动高温高压状态下挤压形成的破碎岩层、随时都能危及生命的岩爆、极其丰富的岩腔地下水,让逢山凿洞的筑路人吃尽了苦头。

“特别是隧道昼夜涌水量最高超过了10余万立方米,无论哪一个反坡排水的作业面,只要停电1小时,就得耗时24小时抽排倒灌涌水,最严重的一次突发涌水抽排水时间达1个多月。”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施工环境条件,成为阻碍太行山隧道正常掘进的高难科研课题。各方面的水利、隧道专家、学者多次云集太行山脉的施工现场诊断水患病害,研讨富水地带的治水开挖方案,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特大地下涌水难题。

独立承担太行山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八局一公司,先后采用“止浆墙交替封闭左右两线”、“正面阻隔”、“挤压水流”等多种技术措施艰难推进,可掘进速度依然严重受阻,安全风险十分严峻。施工团队在确保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了“喷射混凝土封闭爆破裸露围岩”、“锚杆锁闭破碎岩层”、“超前探孔释放预应力减少岩爆”等一系列“科技动作”,带水作业强行突破,从3个拦腰横切正洞的斜井和隧道进出口两端的5个作业面发起攻坚战。建设者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发扬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铁军精神与红旗渠先辈们开天辟地的恢宏壮志,万千铁军齐心协力汇聚成红色的铁流,硬是在“水龙王”滥发“淫威”的极其困难环境条件下,撕开了一道道掘进开挖的突破口,将隧道胜利贯通的旗帜插入太行山脉的900多米地层深处。

大道通衢跃太行红日浩荡奔未来

2014年6月19日,历经四年零一个月的艰苦鏖战,穿越南太行,连接林州市姚村镇和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全长18.1公里的晋豫鲁铁路太行山隧道全线贯通,至此,我国当时采用钻爆法施工技术建设的最长隧道正式打通。11月6日,满载1.2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驶入山西长治平顺站,标志着横贯晋豫鲁三省的我国最长货运重载铁路正式建成。12月30日,晋豫鲁铁路实现圆满通车。贯通炮声如列缺霹雳,令丘峦崩摧;建成通车之喜,更使铁军开颜,民生增益。传说中鲁班巨斧劈开太行山的巨响,在建设者手中辉煌再现,“林县人民多壮志,敢把山河重安排”的通衢大道也驰跃万里山川之上,穿隧凌云、贯虹破日,驶向红霞满天的未来。

晋豫鲁铁路通道是我国第一条按万吨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年货运能力2亿吨,也是我国又一条“晋煤外运”铁路大通道。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的储量占全省三分之二,但铁路运力匮乏,严重制约当地发展,它与东部急需能源作支撑的支柱产业严重缺煤,形成突出矛盾。太行山隧道的胜利贯通,真正开启了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外运的“山门”。

“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作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把民生工程做好了,就把热气腾腾的关怀、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家,百姓的幸福感就提升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人。一种精神,照亮一群人的梦想,开启一片区域的未来。晋豫鲁铁路建设完成后,沿线城市享受到巨大红利,强大的交通支撑为居民脱贫致富之路走得更稳更快注入了强劲动力。譬如曾经水源极度匮乏的林县(现林州市)将山水乡愁深融产业,以惠民工程为桥梁,搭建出一条崭新发展之路。路通引八方游客云集而至,也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历经“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之后,如今的太行儿女正阔步前行在“美太行”的康庄大道上。

红旗渠畔,万物郁葱;太行绝壁,渠水蜿蜒。立足新时代的版图,晋豫鲁铁路上飞驰电掣的列车已陪伴了我们数个春秋,无论是春雨夏雷、秋霜冬雪,在红旗渠滋润过的这片太行热土上,随着铁路的延伸,幸福生活的笔墨不断地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绘出美丽的图景,绽放出璀璨的光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吾国万疆,万古昌盛。红色的血脉流淌不息,先辈的传承永生铭记,在继承中前行,在前行中奋进,神州大地上,最美的日月必会随着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建设者的足迹,永恒地照耀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身上。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