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铁路局

枪林弹雨写传奇———访老红军济南铁路局原副局长李东明

字号+作者:100 岁 来源: 2016-10-14 09:1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这是一道奇特景观:从枪林弹雨里搏杀出来的老红军、老战士、老同志,高寿者不在少数。本文主人公李东明老人,以喜入期颐之年(100 岁)而位列其中。这位老红'...

  这是一道奇特景观:从枪林弹雨里搏杀出来的老红军、老战士、老同志,高寿者不在少数。本文主人公李东明老人,以喜入期颐之年(100 岁)而位列其中。这位老红军、济南铁路局原副局长,前半生投身革命,后半生结缘铁路,将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

2016 年9 月初,记者赶赴广州有幸拜访了李东明老人。

广州,他曾经战斗的地方,如今他在这里颐养天年。李老清瘦但康健,握他的手感觉平滑而有弹性。 “济南铁路局的同事们来看我,我很高兴,谢谢!”李老语速缓慢地说出了见面第一句话,脸上露出慈祥的笑意。

在广州采访期间,受台风影响天天打雷下雨甚至暴雨。让人联想起风雨如晦的战争年月,李老和他的战友们出生入死、奋勇杀敌的激烈场景,并从中感受了李老等革命先驱们在艰苦岁月中写下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传奇一:热血记者投笔从戎

李老出生于1917年,原名陈海萍,广东梅县人。他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因家族中非常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他一直在私塾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高。加之这里的乡民与南洋人士往来多,归国的华侨也多,所以年轻人见识广,很容易接受革命思想。

由于才华出众且追求进步,年仅18 岁的李东明就担任了《梅县民报》和汕头《汕报》的驻松口记者。他回忆说: “那时候知道有共产党员在松口办报纸,我经人介绍做了记者。”虽然李东明并不记得自己当初是如何进行抗日宣传的了,但他认为,只有我党自己办的报纸,才是真正为抗日鼓与呼的。

1936年,他又与人合办抗日报刊《东方民报》 (后改名《平报》),任记者。与此同时,他发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任松口大众读书会总务干事。同年12月,李东明秘密组织了松口救国会。

1937 年初,李东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松口支部书记。他发起组织梅县救国会,负责编辑出版《救亡报》。同年3月,刚刚20岁的李东明即出任中共梅县临工委书记。

再后来,为了广泛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方针和政策,报道部队战斗情况和各地组织抗日群众团体,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抗日自卫队,动员群众参军等消息,李东明交由北江支队政治处宣传股于1945 年4 月初开始出版不定期油印报《抗敌报》,在战斗频繁的流动环境中,以极其简陋的油印工具,坚持出版《抗敌报》和快报、捷报等近百期,还印发了大量传单、告同胞书等宣传品,为抗日政治宣传工作立下了功劳。

传奇二:受伤被捕避过皖南事变

出任中共梅县地区领导人,李东明便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并且很快引来国民党特务的盯梢和抓捕,他只好离家转移到福建。1937 年10 月,李东明参加红军,历任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代理科长。后来他又成为最早的一批新四军成员,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新四军教导总队中共总支部书记、新四军政治部干部科长兼军医处政治协理员。

1940年底,李东明在战斗中腿部中弹受伤,回到广东休养。他的亲属回忆道: “当时他的一个部下叛变,出卖了他,1941 年4月他在梅县被捕了。不过也正因如此,他避开了皖南事变,不然肯定牺牲了。”

李东明被捕后,各方对他展开了积极营救。据他的儿子介绍: “我父亲离开家乡前,就被国民党通缉,抓住了是要枪毙的。当时我大爷爷的儿子,在上海官做得很大,他打电话回梅县,要求枪下留人。梅县这边也不敢杀他了,反而对他很好,带他出去吃饭、就医,这样他就有了和外界联系的机会。一天趁着出去吃饭之机,我父亲被来接应的同志成功营救。”

被营救后,李东明偷渡去香港,不料在途中却被日军抓到深圳三门关做苦工,后来费尽周折才逃离魔窟,如愿奔赴香港。

传奇三:廖承志委以重任

李东明的儿子回忆: “父亲跑到香港后,找到了廖承志。当时廖承志认为,我党在地方上缺人才,当香港沦陷后,父亲就被廖承志派到东江游击区工作。”

李东明潜回广东投身东江纵队,参与领导创建北江支队和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4 年12 月,日军会攻粤北,占领乐昌、清远、英德等地,1945 年1 月24 日占领粤北重镇韶关,国民党在粤北的部队不战而溃,拱手让出粤北,广东面临全省沦陷之危局。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中共广东省临委的决定,1945 年1 月底,东江纵队在惠阳县坪山组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各辖一个主力大队。

东江纵队政委林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广东省临委的决定,对北江支队负责人邬强、李东明分析了北江地区的形势,交代了北江支队的任务和方针,授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江支队”番号,邬强任支队长,李东明任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北江支队的战略任务是:挺进北江,在英德东部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立稳脚跟之后,继续向粤北发展。

1945年3月12日,邬强、李东明率北江支队400 余人,与西北支队并肩从博罗县罗浮山出发,经过增城,渡过流溪河,进入从化。

支队在挺进北江途中,十分重视对沿途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政工队、宣传和民运部门,沿途开展广泛生动的抗日宣传工作,张贴北江支队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的布告,散发宣传我党我军坚持抗日方针政策的传单, 书写抗日标语。每到一地宿营休息时,对住地群众进行抗日演讲、演出活报剧等多种宣传活动。

1945年3月17日,经过长途行军,北江支队在邬强和李东明的带领下,到达英德县东部鱼湾地区的坝子白围村,实现了挺进北江的第一步任务。

传奇四:劣势化为胜势

缺人少枪、立足未稳,却要主动出击甚或歼灭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的强敌,李东明和他的北江支队所经受的考验难以想象。

1944 年8 月,北江支队主力大队担当第一次挺进北江重任。该主力大队是由一度解放清远县城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为基础编成的,主要战斗在广州市郊和广州铁路北侧地区,曾消灭距广州市60 华里新塘火车站日伪军一个连,俘虏日军阿南中佐站长,从而震惊了广州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部。

对于北江支队的任务,从组建支队到支队成立后的各级会议上,李东明作为政委都把任务讲得非常明确,并贯穿于支队的一切工作中。使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十分明确肩负挺进北江,建立北江抗日根据地,并坚决与国民党顽固派做针锋相对斗争的重要使命,使北江支队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部队进入英东地区后,邬强、李东明将支队主力大队摆在望埠、沙口铁路沿线,在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下,集中力量袭击望埠、沙口日伪军据点。

1945年3月,北江支队发动了从望埠到大坑口铁路沿线的破袭战。其主力大队同共产党领导的当地自卫队配合,从鱼湾出发,对望埠日伪军据点发动突然袭击,消灭了望埠伪区公所、联防队。

次日晨,英德县城日军300多人向主力大队驻地沙坪进行报复性扫荡。主力大队事先已有准备,抢占百断石附近有利地形,待日军接近时,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狙击敌人。日军依仗人多装备好,向我军以密集炮火射击,但因他们不明情况,不敢贸然冲上山坡。双方战至下午,主力大队毙伤日军30多人,敌人无奈撤回英德县城,日军的首次扫荡被打退。

主力大队乘胜扩大战果,组织突击分队,化装成民夫,袭击沙口日军工兵分队驻地,毙伤日军10余人。之后,当地的陈细松带领沙口抗日武装,会同地方自卫队,从沙口至大坑口地段炸毁敌人修复的铁路和设施,使河头到大坑口一段铁路陷于瘫痪。

这次破袭战是北江支队首次出击,对日伪军震动很大,在政治上鼓舞了北江地区群众抗日斗争的情绪,扩大了北江支队的政治影响,为组织发动群众,进一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部队出击的同时,支队政工队、民运工作人员在桥头等地,大力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扩大队伍。4 月初,在鱼湾坝子组建独立第一大队,共130人左右。

望埠破袭战后,4月下旬,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所辖的抗日武装划归北江支队建制,组成曲南大队,共250 人。

独一大队和曲南大队的创建,壮大了北江支队的武装力量。

传奇五:打虎又驱狼

“当时在东江纵队,我们军队人数少,前面有日本鬼子,后面有国民党顽军, (条件)真是很困难啊!”李老慨叹道。

在与日本鬼子殊死搏斗的同时,北江支队还得防范国民党顽军的侵袭。为冲破腹背受敌的困境,邬强、李东明研究决定先灭掉几股顽军嚣张气焰,以儆效尤。

胡杰夫,国民党英德县国民兵团副团长(团长由县长兼任)。北江支队刚开进不久,他闯到英东桥头圩秘密召开地方反动分子会议,策划组织反动武装,向北江支队进攻,妄图趁北江支队立足未稳之时,将其赶出英东地区。

胡杰夫的阴谋被陈仁畿、云昌遇、张皎如(时任桥头乡长,中共秘密党员)得知后,迅即密报北江支队部。支队领导当即决定趁机消灭这股反动势力,主力大队一部和独一大队奉命赶到桥头,在陈仁畿大队和张皎如配合下,伺机行动。

当夜,由地方党组织派来的地下党员带领主力大队和独一大队赶赴桥头。在桥头的陈仁畿等地方党组织干部一面在圩外迎接部队,一面将胡杰夫等数十人,包括云昌遇在内,安排到地主家大屋住宿,以便围歼。主力大队与独一大队到达桥头,由陈仁畿带领直指胡杰夫等人的住处,将敌人团团包围。神不知鬼不觉间,部队突然冲进敌住地,不发一枪就将胡杰夫及50 余名参加会议的地方反动分子全部活捉,彻底粉碎了他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

以胡杰夫为首的这群反动分子、恶霸地主,不仅消极抗日,而且横行乡里,为非作恶,老百姓对之恨之入骨。当民众知道胡杰夫被活捉后,纷纷要求将他处决。支队按照党的指示,本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和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彻底揭露他们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的同时,李东明等支队领导亲自对胡杰夫等进行严肃地批判和教育,为他们指明出路,对自己的罪行彻底交代悔过,不再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争取宽大处理。

胡杰夫等人表示认罪悔过,愿意重新做人,请求宽大处理。为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体现党的政策的威力,北江支队领导人在鱼湾召开了近千人的群众大会,责令胡杰夫在大会上向人民群众坦白交代其破坏抗战和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在获得群众谅解后,支队领导宣布将胡杰夫等人全部释放。

这次斗争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妄图乘北江支队立足未稳之际组织进犯,迫使北江支队撤出英东地区的阴谋,也使北江东岸广大地区的上层人士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拥护我党我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和瓦解了地方反动势力,为英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粉碎胡杰夫进犯的阴谋之后,主力大队吴晃中队配合独一大队一部,又消灭了顽军湖洋留守处,俘虏少校廖润清等20 余人,缴长短枪10 支,子弹5千余发,炮弹和手榴弹10余箱。

传奇六:烽火岁月党旗红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地区后,在放手扩大部队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部队各方面的建设。

加强部队党组织建设和政治工作。李东明等支队领导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将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临委部署的全面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向北挺进,建立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斗争的任务,作为北江支队一切工作的总方针。

在贯彻这个总方针过程中,支队大力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保证部队坚定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挥。支队各级党组织紧密围绕总方针,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支队的所有指战员,包括新扩建的地方大队,都十分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提高了部队所有成员高度的政治觉悟。

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即使在流动的战斗环境中,仍然及时召开党组织会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1945 年7 月初,支队在桥头圩召开干部会议,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4 周年,政委李东明在会上作了《论当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讲话,引领党员和全体军民,

争取对敌斗争的胜利,巩固解放区,扩大解放区,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完成上级所赋予的任务。会后,各部队、各支部,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学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战士的认识,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的战斗力。

由于部队和活动地区发展很快,李东明要求支队各单位,在新参军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有步骤地、积极而稳妥地发展新党员,结果青干班、政工队,各大队都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在部队中,除了连设指导员外,排都设政治服务员,全面适应游击战争环境下的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在部队的政治核心作用。随之,支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项战斗任务的完成,有了更加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大批党员在战斗中锻炼成长为作战和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

传奇七:红色“黄埔”炼人才

1945 年3 月底,李东明提议抽调支队部和主力大队部分干部,在支队部驻地坝子白围村,开办第一期青年干部训练班。青干班还接收由地方党组织介绍来参军的各县爱国青年80余名。经过两个月的军政训练后,由支队领导率领到黄岗乡和侧塘进行抗日宣传,参加成立抗日自卫队和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等实践活动。

青干班是在战斗的流动环境中举办的,学员们经受了频繁的山地行军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在实际战斗和工作中增长了才干。第一期青干班于5月下旬结业,学员们被分配到部队和民运、税站等部门工作,以充实基层干部力量。

5月底,青干班举办第二期,成员主要由英东地方党组织介绍来的桥头英东中学和中心小学来参军的爱国青年学生100余名。同上期一样,在实际斗争和工作中进行军政训练,培养了更多的基层干部。经过青干班学习的学员,绝大部分成为支队基层干部的骨于力量,有些学员后来在解放战争的锻炼中,成为师团和地县级军政领导干部,俨然一座红色“黄埔军校”。

北江支队还组织了一个政工队(代号铁流队)共30余人,随同部队出击,到坝子、鱼湾、大镇、雅塘、九围村,甚至深入到望埠敌占区附近的赤珠、英朗、石脚下一带,开展发动组织群众抗日工作。支队政工队一部分是地方党组织转到部队来的老同志,大部分是来自国统区新参军的爱国知识青年,他们经过东江纵队青干班短期训练之后,编入北江支队政工队。

在地方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政工队分散到各地开展民运工作,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方针政策。在解放区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在城镇、圩场宣传保护工商业,在农村宣传“二五减租”和减息,还宣传我军在全国各战场作战的胜利消息。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读书会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组织成立各村抗日自卫武装,动员群众参军。政工队还派得力的队员深入到铁路边望埠敌占区附近的赤珠乡、英朗乡开展民运工作。

由于全面发展工作的需要,后来政工队先是分散到各部队、各地方参加军政、民运工作,后又重新组建,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奇八:抗日民主政权风起云涌

北江支队在迅速打开北江东岸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新局面的同时,李东明和支队领导以主要精力建立地方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支队首长在当地有较高的威望,与地方上层人士也有一定的联系。他们率民运股长和民运工作人员,与地方党组织共同进行建立政权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支队决定抗日民主政权采用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政权形式(简称动委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策。动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均经过群众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民主协商、民主选举产生。动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动员群众组织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参军参战保卫根据地;减租减息,征粮收税,维护社会治安,处理民政事务,保护人民利益,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等。经过支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努力,文光乡、白面石乡、洪象乡、门园太乡、横石水溪板乡、黄岗乡、新江乡等一批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先后成立。

1945 年5 月,独一大队派李爵到新丰县遥田乡去做发动工作。不久支队部派参谋陈新等人到遥田乡,在当地原乡长、进步人士赖景勋的协助下,于7 月份成立了遥田乡调解委员会。名称虽然不同,但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的另一种形式,其实质与其他各乡的抗日动员委员会一样,都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5 年4 月到7 月,北江支队在北江东岸地区先后成立了十四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

传奇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火中冶炼

李东明与北江支队领导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十分重视。支队到英东地区后,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他们先后对鱼湾、大镇、门园太、白沙、横石水、黄岗等地方开明士绅、上层人物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对胡杰夫的斗争是一次成功的政治斗争,争取他一个,影响一大片,政治成效很大,对日后进一步开展英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大镇,支队争取了曾任国民党区长的曾雪琴、茶山曾屋的曾伯衡、雅堂赖屋的赖希明等开明士绅,以及刀石坑村的老同盟会员朱小村,还有白沙水浸坝原国民党军营长刘强等国民党人士等。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工作中,支队都及时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吸收其中进步的人士参加抗日动委会的领导工作。赖希明、朱小村、曾伯衡等担任了北江东岸抗日动委会的副主任委员。在横石水,支队经过工作,使溪板乡原乡长林翘东“反水”,对当地抗日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新丰遥田乡,支队团结争取了原乡长赖景勋,与他一同开展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共事过程中,支队能听取和尊重他的意见,发挥他的积极性。遥田乡抗日民主政权采用乡调解委员会的形式,就是听取并尊重他的意见而确定的,并与他商定名单,约请各方人士和代表,举行座谈会,民主协商成立了该乡调解委员会。赖景勋一直与我党我军同舟共济,表现很好,后来赖景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提升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的大队长。

在青塘地区,支队争取了当地上层分子邓凤荪、卢兴周、范奕棋等参加青塘乡的动委会工作;在佛冈白石乡,支队感召开明士绅李雁怡参加了动委会担任顾问;在翁源县新江圩,争取了国民党保长、开明士绅张培娥等,也担任了新江乡动委会的委员。

在曲江南部地区,团结争取了一批地方上层进步人士。其中杨际春是30年代初中山大学毕业生,曾任曲江中学代理校长,为人正直,主张抗日,经我地方党组织做工作后,担任了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4月他面对面地同进犯该地区的国民党顽军领导人进行谈判斗争,使顽军理屈而撤走。支队还争取了沙溪乡实力派人士郭耀庭,担任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对开展曲南地区各项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

对于少数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顽固派,并进犯我军为害人民的反动分子,支队则采取孤立和打击的政策,震慑了顽固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壮大了进步力量。原国民党“挺二”司令莫雄主动联系北江支队,加强合作、共同抗日。

北江支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卓著。统一战线工作是与抗日武装斗争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紧密结合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延展,推动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传奇十:战略北撤奏凯歌

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广东当局遵照蒋介石的部署,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挑动内战,调集兵力向广东地区我军和根据地进犯。

在国民党军集中两个师的重兵大举进攻下,北江支队各部队,各乡政权、自卫中队和民兵,从7月底到8月底,在英东各圩镇乡村,展开激烈的阻击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后,向山区转移。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决定将长江以南八块根据地的武装撤到长江以北。国民党广州当局开始不承认广东有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当受到广东人民武装坚决抵抗,在政治上又接连受挫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有中共领导的广东人民武装的存在,并同意我军北撤山东,北江支队也在北撤部队之列。

1946年5月,北江支队接到上级集中北撤山东烟台的指示,在新丰对部队进行动员教育工作,传达上级关于一部分队伍北撤山东,以及军调部第八执行小组与国民党广州当局反复斗争后,达成广东部队北撤的具体协议。因北撤人员受到名额的限制,支队部研究决定,除指定的人数北撤山东外,其余人员则留在各地坚持斗争。

北江支队北撤山东的部队,在新丰县黄沙坑集中后,于1946年6月10日在邬强、李东明率领下,到达翁源县坝子,与从始兴县南下的粤北部队和九连山部队会合。6 月13日,粤北各路部队到达英德县龙口总会合。

6月15日,北江支队北撤的部队,告别了北江的父老乡亲,离别了曾经浴血战斗的北江山山水水,于6 月23 日抵达大鹏湾葵涌。6月30日,李东明与上调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邬强分手,随部队搭乘舰船离开广东,胜利北撤山东烟台。全国解放后,李东明任济南铁路局党委常委、副局长,直到1982 年离休,享老红军待遇。

尾声

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辉煌战绩。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长达8 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而作为东江纵队的先头部队,北江支队的斗争环境更加波谲云诡、艰苦卓绝。

东江纵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八年抗战,几经整编,终于发展成为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据战后统计,东江纵队先后作战1400多次,毙伤日、伪军6000 多人,牵制了日军两个半旅团的兵力。

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里有一个牺牲烈士的名单长幅,上面镌刻着5508位烈士姓名,其中就有北江支队为国捐躯的150余名官兵。

李东明和北江支队的指战员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谱写了一页光荣历史,成为北江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并为该地区的解放战争培育和留下了革命火种。北江支队为北江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