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局

草原车站的“山丹花”

字号+作者: 来源: 2016-10-27 16:0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生长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山丹花,蒙语称为“萨日朗”,被农牧民视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热情助人的化身。而白城车务段乌兰浩特站“山丹'...

  生长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山丹花,蒙语称为“萨日朗”,被农牧民视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热情助人的化身。而白城车务段乌兰浩特站“山丹花爱心服务队”的带头人——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斯琴高娃,就是凭着火一样的热情,通过勤学实干、真诚付出,激励和带动着身边的党员群众像“山丹花”一样热情服务草原旅客。

  2013年初,斯琴高娃和同事在深入牧区调查走访时,了解到边远地区农牧民出行普遍存在语言沟通困难、电话网络订票难和交通不便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三难”问题,斯琴高娃与团队成员细心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在服务中及时推出了蒙汉双语、上门代订车票、站车爱心接力“三项”贴心服务。农牧民进到售票室和候车大厅,就有身着蒙古族服装、熟悉日常蒙语的党员为他们提供咨询,引导他们购票、候车和乘车。对服务区内的老弱病残等重点旅客,实行“两市两县一旗”区域分工联系,并印制爱心联系卡发到农牧民手中,公开服务内容、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并在服务中逐步建立档案,做到家庭情况清、身体状况清、出行目的清。重点旅客如有需求,服务队上门代订车票,负责往返接送,搞好站车交接,实行一条龙服务。一时间,有困难找斯琴高娃和她的“爱心服务队”在农牧民中被广泛传播。两年来,她带领服务队的队员们共为重点旅客代订车票1180人次,送票上门597人次,接送上车、回家424人次。

  家住乌兰浩特城郊的蒙族旅客李晓梅因下肢瘫痪,每年都要坐火车到北京做几次康复治疗,可坐着轮椅出那么远的门,成了她和家人最头疼的事。斯琴高娃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为其提供爱心接力服务,往返程都将她安全送回家。今年春运期间,李晓梅因就诊需要再次被接到车站,她拉着斯琴高娃的手动情地说:“病魔缠身是不幸,但高娃姐用真心和真爱让我的康复之旅不再艰难,我又如此幸运!”

  “蒙汉双语服务”推行之初,由于车站的蒙族职工少,会说蒙语的职工更少,斯琴高娃就发挥语言优势,亲自当老师,对大家进行蒙语辅导,传授蒙古方言。她还把日常服务用语编成蒙语会话小册子,职工人手一册,利用点名会组织学习简单对话,还经常组织演练比赛。现在,上至站长,下至客运人员,都能用蒙语跟少数民族旅客流利对话。流畅的沟通与交流,不仅消除了语言上的障碍,更拉近了客运人员与少数民族旅客的距离。

  从值班员走到车间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为让“山丹花服务团队”这一党内优质品牌持久发挥作用,她与段党群办人员共同精心设计品牌标识,并把品牌标识悬挂在楼梯、栅栏、开水供应处等明显位置,不断扩大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在她的倡导下,车站在候车大厅建造了“山丹花”文化广角和文化墙——《花开的声音》,拍摄制作《这里有片“山丹花”》电视专题片在兴安盟电视台播出,在车站候车大厅滚动播放,还设计“山丹花”新制服,谱写队歌——《美丽的山丹花》,在旅客面前亮出标准、亮出承诺、亮出形象。“山丹花”让农牧民旅客感受到了铁路人对草原人的那份真诚和奉献。

  从2013年开始,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她先后组织服务队员到沈阳北站、乌兰浩特民航等单位参观,通过“走出去”,虚心学习先进理念和服务礼仪,努力提高服务技能。在车站的礼仪训练场地,总会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那是她在组织大家自编自排民族礼仪服务展示节目。经过不断的创新,现在,她已经把最初一套10个动作的简单演示,逐步雕琢成两套32个动作的精美展示,并录制成视频在车站大屏幕上循环播出,深受旅客欢迎。

  3年多来,斯琴高娃从一名普通的客运值班员走到客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岗位,但她在服务工作上,始终能够倾情奉献,热心服务,帮助旅客排忧解难。她和她所带领的“山丹花爱心服务队” 共做好事5028 件,捡到现金50 余万元,手提包、照相机等物品153 件次,收到旅客表扬信318封、锦旗26面, 2014 年,团队荣获总公司“党内优质品牌”称号,被内蒙古兴安盟命名为“兴安服务第一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斯琴高娃本人也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和沈局十大“党支部书记标兵”等荣誉称号。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