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局

吉林电务段 立足实际全力推进集约化生产改革

字号+作者: 来源: 2016-10-28 15:3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按照路局、电务处集约化生产的部署要求,自9月末起,吉林电务段组织各车间全面开展集约化生产改革,取消全部工区建制,取消所有普铁工区'...

  按照路局、电务处集约化生产的部署要求,自9月末起,吉林电务段组织各车间全面开展集约化生产改革,取消全部工区建制,取消所有普铁工区值班点,人员原则上全部集中在车间所在地。结合综合维修基地建设,这个段对部分车间的生产办公房屋进行整合,为推进集约化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集约化生产是一种创新,它是修制修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创新需要我们打破既有成规,更需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各车间不断转变理念适应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破解改革出现的新问题,确保集约化生产改革顺利推进。

  集约化整合首先带来的就是干部职工思想的变化。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是顺利推行集约化生产的第一要务。工队整合前,段先后召开动员会、对话会,逐车间部署生产办公房屋、人员的整合,规范车间、工区管理资料和职场管理。各车间及时将上级的精神传递给干部职工,迅速统一干部职工思想,确保步调一致的开展工作。通化通信车间面对集约化生产整合后职工对吃住行的担忧和工长对于工队人员增多管理模式的疑虑,采取集中宣讲、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和管理打标立样的方法,及时进行沟通,打消职工的顾虑。

  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它给电务生产作业带来的真正变化又是什么呢?集中作业后,实行工队大兵团作战,解决了上道作业人员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检修作业、设备整治,在有限的天窗修时间内,有利于提升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设备质量和作业的安全性,保证了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通化信号车间在集约化生产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集中作业中就尝到了甜头。车间组织了23名职工集中对集安站室内外设备进行检修养护,共分成3个作业组,同时检修室内电源屏、TDCS等电子设备,以及室外道岔设备。仅在天窗修作业点内的1个半小时里,完成了12组道岔、26台转辙机的检修任务,及时发现处理道岔密贴力变化、摩擦电流偏高等问题12件,这在以往工区需要3次天窗才能完成,集中作业无疑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梅一信号车间主任对集中作业也有自己的感触,梅河站站场调车作业频繁,天窗修给点短,作业中的人身安全是个大问题,集约化生产后,人员充足,解决了以往抢点、抢活干违章的问题,不仅在天窗点内能够顺利完成设备检修任务,而且还保证了作业质量和人身安全。在集约化改革初步取得成效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需要深刻思考和破解的问题,如“三分一包”如何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等,这些都是留给我们的课题。

  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各级组织和干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各车间解决办公住房,同步考虑解决异地职工吃住的问题。通化信号车间集约化整合后,原有6个工区撤合并成4个工队,为了解决异地职工住宿难的问题,车间将原有的通化地区小招待所进行调整,改成职工宿舍,供通勤职工临时居住。通化通信车间有7名职工需要住宿,车间只有够4人住宿的一个房间,他们想办法向铁通公司借了一个房屋,安置了床铺,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梅一信号车间成立工队后,需要在车间就餐的人员增加了,他们组织分散就餐。问题解决了,职工的心气儿自然就顺了。

  集约化生产以来,段撤并值班点17个,减少信号工区73个、通信工区56个,整合车间,组建通信工队31个、信号工队45个。通过集中修,全段“天窗修”由每月平均800多个,减少到现在400多个,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上道作业人身风险,缓解了职工压力。

  (王敬秋)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