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局

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遗物回汉

字号+作者: 来源: 2019-04-22 19:0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上的手写发言稿、通车当日穿的中山装和戴的纪念章,平时工作用的提包、在火炉武汉使用过的折扇……4月16'...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上的手写发言稿、通车当日穿的中山装和戴的纪念章,平时工作用的提包、在火炉武汉使用过的折扇……4月16日下午,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与武汉长江大桥相关的4类14种遗物,由其子滕久昕捐赠给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退休干部滕久昕,是滕代远五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据他介绍:1949年元月,中央军委铁道部在西柏坡成立,滕代远被任命为部长,其任务是指挥铁道兵“为大军南下开山辟路,遇水搭桥。”新中国成立以后,滕代远出任共和国铁道部首任部长、党组书记,同时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工程。1953年4月,铁道部设立了大桥局,滕代远将铁道部仅有的3位一级土木工程工程师派来2名,作为技术支持,并先后6次到武汉长江大桥工地检查工作。1954年7月,苏联专家陆续抵达武汉,滕代远反复叮嘱大桥局技术人员,要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一要建成大桥,二要学会技术。”后来果然如滕代远所期望的那样,大桥的建设锤炼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桥梁建设队伍,中铁大桥局成了一所在实际建设中培养人才的“桥梁大学”。

    西林是武汉人民耳熟能详的苏联桥梁专家,其全名是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滕久昕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早在1948年,西林就曾来到我国东北,帮助修建第二松花江大桥,后来又参与修复了陇海线上的洛河桥。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西林三度与中国工程师合作。西林第一次见到大桥局负责人就开门见山:“在莫斯科开的鉴定会我是参加了的,设计文件我也研究过。我认为建造大桥基础不宜采用传统的气压沉箱法,我有一个新方法。”大桥局负责人彭敏问:“这个方法在苏联实践过没有呢?”西林说:“没有,因为苏联没有长江。”随后,西林详细讲述了他的管柱钻孔法的技术理论、施工方法以及优越性。大桥局十万火急把这一情况报告给部长滕代远。考虑到气压沉箱法不仅要以牺牲工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而且下沉速度只有每昼夜几十厘米,西林的管柱钻孔法不仅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下沉速度每分钟几十厘米,滕代远向周总理汇报后,明确表示支持西林运用管柱钻孔法。

    滕久昕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他虽然只有6岁,但有幸随父亲参加了1957年10月15日的通车典礼,并留下深刻印象。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