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二局

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稳步推进复工建设

字号+作者: 来源: 2020-03-19 23:2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今天上午,在距北京大兴机场直线距离5公里处的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重点工程榆安2号隧道,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60名工人正在冠梁钢筋绑扎作业,标志着京'...

今天上午,在距北京大兴机场直线距离5公里处的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重点工程榆安2号隧道,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60名工人正在冠梁钢筋绑扎作业,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中最内部的半环型铁路联络线顺利复建设。建成后,它将北京两大机场及副中心串联起来,形成北京副中心的快速客运通道。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经理冯建州介绍,他们正在建设的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长39.339公里,起自廊坊东站以东京冀省界出,经廊坊市广阳区、北京市大兴区,终至北京新机场以南京冀省界,设廊坊东站、空港新区站、新航城站和新机场站等4座车站,在廊坊境内设动车运用所1座。铁路等级为双线城际铁路,设计速度200公里每小时。计划工期4年。

站在现场,冯建州介绍,他们负责的站前3标管段主要有两座隧道、一个车站新航城站和一个动车所,施工标准高,环保要求严,工期非常紧张。他们计划2020年完成榆安1号、2号隧道主体工程等,投资达7亿元,共需完成土石方287万立方米,混凝土40万余立方米、钢筋5万吨,每天要消耗混凝土2000立方米、钢筋100吨!

面对“后疫情”时期的到来,项目部迅速打响复工复产反击战。他们将防疫任务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等小程序进行全天候监测。利用自驾、包车、“点对点专车”等方式,到目前,项目管理人员到岗90人,施工人员进场300余人,其中投入施工240余人,满足了各工点前期施工需要。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下定决心,实行了双封闭管理!”项目书记陈雪静介绍,他们加大投入,不仅对项目部驻地生活区封闭管理,还对现场作业区进行封闭管理,工地四周安装了墨绿色的降尘网围档,建立起一个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超级“安全岛”。

在严密的疫情防控工作掩护下,项目部发起了复工复产攻坚战:2月27日,其通过北京市大兴区住建局组织的复工验收,是全线北京段首家单位;2月28日,2台吊车、4台挖掘机及自卸车等来到管段重点工程榆安2号隧道,拉开全线全面推进施工建设的大幕。

如何避免工人在施工中交叉感染?项目部想出了一“妙招”,实行网格化管理。他们将隧道冠梁钢筋绑扎、平台截水沟的作业工人分区分片,均相隔一米以上,10人一组,流水作业、互不交叉。“焊工在焊接钢支撑的围檩托盘时,每个作业点间距3米,看火人也得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冯建州说。这种作业方式,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冠梁钢筋绑扎由3吨提高到5吨。

疫情使项目进度比计划晚了近一个半月。为此,他们科学调整施工方案,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在榆安1号、2号隧道施工中,技术人员经过现场勘查和多次论证,决定将分段开挖改为全断面整体开挖,由单端施工变为两端推进施工,迅速加快进度。

更让冯建州高兴的是,关于施工材料进场的老大难问题,各地政府主动协助解决了前期的省际间运输通行困难,“现在国家政策好,全力保证企业复工复产,材料运输车免收过路费,不仅为我们实实在在减负,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目前,他们担负的新航城站、榆安1号隧道、榆安2号隧道已全面展开施工。

在加快进度的同时,项目部狠抓安全质量,推进智能工地建设。技术小组通过论证,把信息化管理全面引入现场管理,创造性地实行“信息化BIM+智慧安全工地管理+智慧拌合站”等综合管理。冯建州说,借助信息化手段,他们可实时定位并统计现场人员,还可以实时统计施工工种并实名制记录工人进出现场情况,人人留痕、全员可控,让安全包括疫情防控“了如指掌”。

项目部还积极搭建BIM技术咨询、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拌合站综合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四个管理模块,一举解决了复杂构件结构可视性差的问题,实行三维可视化交底,确保了工程质量。另外,项目部在钢筋加工厂中引进滚焊机、智能套丝切断机、智能弯箍机等智能加工设备,效率提高三倍,日加工钢筋100余吨。

通过科学管理、智能化管理,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不仅快速实现了复工复产,还不断加快施工进度,创造了一流质量。他们多次受到建设单位表彰,获得京津冀铁投公司信誉评价A级。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