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铁路局

从北关站到大明湖站

字号+作者:政治指导员 来源: 2019-09-20 09:5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闫明会近日据媒体报道,为恢复和保持济南老城旧貌,政府与铁路有关部门拟将已弃用废置多年的胶济线原北关火车站修葺开发,辟为铁路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公园'...

  闫明会

近日据媒体报道,为恢复和保持济南老城旧貌,政府与铁路有关部门拟将已弃用废置多年的胶济线原北关火车站修葺开发,辟为铁路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公园供人观赏,闻知这一消息,我的心中备感欣慰。一来这确实是一件保护古建、传承文化的远见之举,二来则是缘于本人曾经在此工作过几年,与这座老站有一段难忘的交集、深切的情感。
  那是1976年,我高中毕业入路参加工作,经过短期培训后,被分配到当时的禹城车务段北关车站。上班报到那天,我沿着明湖西路打听,终于在一条叫“角楼庄”的街巷中找到了它的所在。
  北关站不大,但站舍规整,车站主体是一座日式风格的两层砖楼,楼下是候车室、售票室、客运室,楼上是办公室和交班室。主楼西侧依次是进出站口、行李房、广播室和行车室,货运室与调车组则设在线路北侧的车站对面。站房外观虽然有些陈旧,但各个部位设备良好,揭挂整齐,值班人员身着藏蓝色制服,佩戴相应的职务标志,井然有序地做着各自的工作。第一次见面,这所小站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北关站作为济南市东出胶济线的门户,承担着客货兼营的运输任务。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正常的接发列车之外,重头戏便是每天往返四趟的市郊列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票车”,坐车的旅客大多是在济南东郊钢铁厂、炼油厂等企业上班的职工,以及到城郊赶集、走亲戚的市民,逢年过节,更是人头攒动,十分热闹。遇到车底紧张时,客车便由棚车代替,旅客们全都是站票,车厢里弥漫着烟卷、汗渍甚至家禽、牲口的味道,那感觉实在是“痛并快乐着”。
  车站向西有一条专用线,通往三孔桥煤厂,为济南市燃料公司运送煤炭。车站东侧是一个不大的高站台货场,主要到发装卸土产公司的日用杂货,春夏秋季多是瓷管子、油毡纸、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冬天货台上则堆满了烟囱、火炉以及酱菜、干果等食杂用品。从车站北望,便是济南北园那宽阔的水洼、稻田和菜地,最美的景色当属夏季,白天杨柳清风,满眼莲叶荷花;夜晚星空河汉,听取蛙声一片。如今这番景象已化作记忆,小小的车站已然湮没在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之中。
  从来到车站的第一天算起,我在这里工作了五个年头,经历了由学生到铁路职工的转变,成为我人生四十多年铁路生涯的开端。虽然时光无法留驻,但当年许多老师和工友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和亲切。记得先后在任的两位车站书记(政治指导员)都是新中国初期的老党员,不仅政治素质很高,而且文化功底了得,均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书写的工作日志如同雕版印刷的一样。行车室有位姓赵的值班员,为人和蔼但性情急躁,他当班用广播呼叫机车乘务员,(那时还没有无线电话)只要连呼两遍没有回应便立马着急光火,那脾气嗓门大的不得了。
  老职工有长辈的性情,年轻人则有自己的志趣。当年与我前后脚来站工作的还有二十多名新职工,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年轻人的到来为车站增添了生机活力,也带来了歌声与欢乐。为了排遣工作的单调与压力,团支部组织青工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货场捡废品、装卸车,开展义务劳动,用汗水换来的劳务费购置了手风琴、锣鼓、快板等乐器,排练节目,自娱自乐。还找来废旧钢轨和铁管焊成篮球架,建起篮球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1980年,我调离了北关站,但一直关注着车站的讯息,胸中始终保持着一份不忘来时路的初心。据了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胶济铁路不断升级扩能,北关站亦多次扩建改造,从单线闭塞到开通复线,从上下行直通到三方向接车,逐步由一个普通的四等小站升级为重要的运输分流节点,直到1992年济南站实施改建施工,北关站才由原址东移新建济南东站(现名大明湖站),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时光犹如飞驰的列车,转眼驶入了新时代的征程。如今,每当我乘坐动车途经胶济线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凭窗眺望,寻找那座掩映在高楼林立之中的车站站房,它就像一位默默不语的老人,守望着家乡故土,见证着铁路发展的沧桑变迁。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