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路局

沈阳铁路局向管理要效益—阜新工务段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工作纪实(1)

字号+作者: 来源: 2017-12-25 16:2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为该段职工在大郑线泡子站开展道岔清筛施工。贺欣然摄'...

图为该段职工在大郑线泡子站开展道岔清筛施工。贺欣然摄   阜新工务段在管内点多线长、作业地点分散、维修任务异常繁重等诸多压力面前,始终坚持以“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清家底”工作,深入推进集约化生产维修模式,精细控制生产和维修等成本支出,安全经营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了作业效率和设备质量同步提升。2017年,该段节约成本支出180余万元,通过石砟销售、专用线维修、施工监管、承揽外委项目等方式,增收创效1400余万元。

  清理“家底”,盘活资产,实施目录化管理

  这个段把“清家底”工作作为强化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段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清家底”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制定清查计划,办公室和劳人、财务、安全、技术科等负责人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在此基础上,从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一线职工三个层面,广泛开展“以企为家当主人、精打细算‘过日子’”专题讨论,让干部职工认清“清家底”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求,增强参与清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管内个别车间存在物资积压、闲置和重复采购等问题,这个段对物资采购工作采取硬性约束,以数量清、用途清、位置清、价值清、质量清、库存清“六清”为目标,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清理出来的物资由段统一调剂。为确保清查数据全面、真实、完整,他们出台激励政策,对开展“清家底”工作突出的车间月度考核给予绩效奖励,对动作慢、清查不彻底的车间给予月度降档考核。

  针对清查出来的1573项设备物资、1526项可使用物资和20项可调剂物资,这个段结合大数据建设,以二维码的方式录入物资用料大数据平台,以科技手段实现物资采购入库、调拨存储、出库使用、回收再用、物资报废、库存激活的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对物资管理、劳动用工等制度进行完善,取消和整合了18个内容繁多、操作性不强、执行过程复杂的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明细清单,实现目录化管理,为盘活用好闲置物资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化整合,联合作业,实施集约化管理

  推行集约化生产维修新模式,是工务系统解决作业人员不足、维修任务繁重和生产管理粗放等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现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重要基础。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推进集约化管理的部署要求,这个段全面深化劳动和作业组织改革,将车间总数由26个整合至22个,工区总数由140个整合至90个。其中,线路车间由14个整合至10个;线路工区由73个整合至31个,道口工区由37个整合至29个,减少非生产人员210人,改变原来工区“单打独斗”的生产维修模式,形成以车间为主体,集制定计划、组织作业、质量验收为一体的集中组织生产新格局。

  全新的维修生产模式,带来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实施集约化管理后,这个段集中人员、机具、车辆,采取工电供联合“大天窗”以及段、车间两级集中修方式,对重点设备进行综合整修,使设备基础得到彻底加强。

  2017年,他们在大郑线、高新线、新义线、锦承线累计实施工电供集约化维修“天窗”180次,最多时集中人力204人,最大运用“天窗”6.5小时,与去年同比减少“天窗”数56%。1至11月份,该段管内大郑线和高新线平均上道率达85%,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施工时间1093小时,同比增加146小时,正线到发线累计覆盖作业长度737.8公里,比去年增加90.1公里,大郑线平均每公里轨检车扣分3.4分,比去年同期下降1.5分,高新线平均每公里轨检车扣分1.5分,同比下降1.1分。

  在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同时,这个段还不断在“大天窗”中强化科技创新,利用钩机改造成“庆元神钩”,在67组道岔破底筛施工中进行线路破底;改造内燃螺栓机为自动涂油机,替代以往人工涂油方式;改造道岔接头连板、护轨防松垫片,提高道岔设备强度;在高新线和大郑线上引用无缝线路观测仪设备,提高对无缝线路的观测精度;在各种机具开关上安装遥控自动熄火装置,防止作业人员延迟下道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受到现场职工一致好评。

  严控成本,节支降耗,实施精细化管理

  “大郑线上好工区”孙家养路工区是这个段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精神是这个段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这个段坚持传统教育不动摇,组织干部职工分批到孙家养路工区参观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树牢“节约就是效益”理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以企为家当主人,精打细算‘过日子’”活动贯穿全年始终,引导职工立足本职,节支降耗,广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2017年,该段综合机修车间组织党员骨干进行技术攻关,自己动手加工零配件,不仅让各种破损机具“起死回生”,而且逐步实现了发电机、威克镐、“小密蜂”捣固镐等机具易损多换零部件的“本土化”制作。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