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

地表下1496米处施工正酣!

字号+作者: 来源: 2021-03-03 17:2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21年2月,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站在时代的起点,继往开来,在美丽的秦岭谱写着新的篇章。开年即开战,开战即决战。'...

2021年2月,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站在时代的起点,继往开来,在美丽的秦岭谱写着新的篇章。

开年即开战,开战即决战。凛冽寒冬里,秦岭大梁北麓,一缕缕白烟腾然升起,大山像活了一般,颇具灵性,映衬着地表下1496米处的“火热”景象。

近5人高的隧洞内,岩壁上的一串灯光将隧洞拉向远方。洞内温度近40摄氏度,相对湿度约90%,感受不到一丝自然风,像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工友们汗流浃背,不停挥动着手中的铁锨转移渣土,汗涔涔的后背被灯光照得油亮,一滴滴汗水不时从沾有泥灰的皮肤滑落,化成隧洞中温热的微光。

狭窄的作业平台上,电焊飞溅的火花照亮四周黑色的岩壁。负责隧洞支护钢拱架焊接的史尚踩在斜梯上,身穿防弹衣,头戴钢盔,正侧着身子焊接一旁的钢拱架,闪烁的火花照亮他满头的汗水,脖子上挂的毛巾已被完全浸湿。

正在紧张掘进的秦岭输水隧洞,是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重中之重,全长98.3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二,最大埋深2012米,面临超长距离通风、出渣、岩爆、涌水、高温地热等世界性难题,综合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第一。

陕西缺水,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数的一半,且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陕南的水资源占全省的71%,而关中和陕北的水资源仅占29%。引汉济渭工程就是实现陕西省水资源优化管理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

“项目一期投资191.3亿元,工程完工后,年调水规模可达15亿立方米,不仅能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11个县级城市、1个工业园区以及西咸新区5座新城共21个对象用水,每年还能增加7亿立方米以上的渭河干流水量,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有效补充黄河水资源,为陕西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推动全省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引汉济渭公司副总经理徐国鑫介绍。

据了解,从2011年准备工程开建至今,隧洞已掘进了95.6公里,仅剩2.7公里就能全线贯通。目前处于埋深最大、岩石强度最高的秦岭主脊段,属于施工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隧洞掘进如同一场战役,工人作业时不仅要忍受高温高湿环境引起的呕吐、晕厥,更要提防突如其来的岩爆、突涌水、软岩流沙等意外,每掘进一米都极为不易。

“突发的岩爆就像触发了炸弹,让人防不胜防,岩石弹射力最强的一次,碎石像子弹一样射而出。”项目部TBM工长张日东说,一线工人甚至要“全副武装”,防弹衣、钢盔就是他们日常的工服。

“近一年内,秦岭输水隧洞发生了800多次岩爆,掘进机平均每掘进1米就会遭遇一次,高峰时日岩爆次数多达60余次。”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引汉济渭项目经理吕二超介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昏暗的隧洞中,不仅流动着岩石裂隙渗出的水,也闪烁着建设者坚持打造智慧工程的光芒。为了应对比钢板硬度还强的高耐磨硬岩,引汉济渭工程专门引进了两台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从秦岭南北两侧双向掘进,掘进速度是人工钻爆法的3至5倍。面对难解的地质问题,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联合专家、科研单位开展科研攻关。工程应用了微震监测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有效预测了地下水及岩爆;应用了超前水锤钻机钻孔释放应力,降低岩爆强度,极大地保障了建设者的施工安全。

“置身黑暗的隧洞中,难以辨认方向,如何确保南北两条隧洞精准贯通?”项目工程部技术员吕小东解答:“虽然地底一片漆黑,但TBM掘进机依靠的是智能化的‘大脑’。在施工中,采用洞外高精度双频GPS技术,洞内导线控制网交叉双导线测量以及VMT等测控技术,能完全保证隧洞精准贯通。”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这些“地下铁人”默默无闻的战斗在秦岭北麓,他们为实现’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的宏愿挥洒热血,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艰辛甩在身后。循着地下流淌的光,与汉江清水汇聚,徐徐北上。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