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六局

我爱中国铁建“三件宝”

字号+作者: 来源: 2016-09-09 13:3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参加铁道兵,后改为中国铁建,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分子,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一种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那就是我为铁道兵的光辉历史而光荣,我为中国'...

‍‍‍‍‍‍

从参加铁道兵,后改为中国铁建,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分子,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一种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那就是我为铁道兵的光辉历史而光荣,我为中国铁建传承铁道兵的光荣而自豪,我为我们修建的那么多铁路特别有成就感,要问我具体爱中国铁建的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我爱铁建三件宝。”既铁道兵精神,《铁道兵志在四方》和《中国铁道建筑报》。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铁建的无价之宝

从1948年7月到1984年1月,铁道兵在35年的光辉历程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战争年代,仗打到哪里,铁道兵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抗美援朝战场上,铁道兵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将士们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在共和国历史上书写下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壮美画卷,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为这支队伍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铁道兵集体转业的历史性巨变,造就了中国铁建成为我国唯一一家由军队大兵种集体改工的中央企业,也为中国铁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铁道兵的历史,就无法读懂中国铁建;不了解铁道兵精神,就难以触摸到中国铁建之魂。铁道兵——中国铁建,一脉相承,血脉相连。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国家和民族如此,企业同样需要用精神和文化铸魂。铁道兵精神是中国铁建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是漫漫征程上不断前进的路标,是我们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传家宝。

《铁道兵志在四方》是中国铁建的天籁之音

解放军有《解放军进行曲》,人民空军有《我爱祖国的蓝天》,人民海军有《人民海军向前进》。我们铁道兵的兵歌是《铁道兵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那个江南稻花儿香。

同志们啦,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啊,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劈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了铁路网,

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

同志们啦,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啊,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这首由黄荣森作词,郑志浩作曲的歌曲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其时,铁道兵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黎湛,鹰厦,包兰等铁路建设的胜利,正在积极投身于祖国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歌曲最早发表于1962年4月21日《铁道兵》报,随后在《上海歌声》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歌曲》杂志上发表。1964年参加全军第三届文艺汇演,荣获优秀歌曲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后受到了铁道兵战士的热捧,在军营里,军人集会前要唱、开饭前要唱、连队点名前要唱、连队之间相互拉歌也要唱,成为军人集会“逢场必唱”的首选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就像天籁之音和战士们的掌声、笑声交汇在一起,在军营的上空回荡。

铁道兵从1984年集体转业已经32年了,但铁道兵精神还在,《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还在全国各地响起,那雄壮而优美的旋律是令人难忘的,现在只要中国铁建员工集会,首选歌曲仍然是《铁道兵志在四方》。 

《中国铁道建筑报》是中国铁建的血脉文化

1948年10月15日,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在哈尔滨创办《铁军》报。此后历经《铁军报》、《人民铁军报》、《铁道兵》报、《铁道建筑报》、《中国铁道建筑报》。如今已走过68年的战斗历程。68年的沧桑巨变,跌宕变迁,68年的拼搏奋斗,春华秋实。给我们奉献出一部不朽的文化载体,承载着真实的新闻记载,再现着当年的英雄业绩,传承着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的血脉文化,

这张报纸从诞生那天起,就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主席先后为它题写了《铁军报》、《铁道兵》报的报头,朱德总司令题写了《人民铁军》的报头。滕代远、王震、吕正操、陈再道、李寿轩,崔田民、张翼翔、宋维拭、吴克华、旷伏兆等开国将军,都为这张报纸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心血。

《中国铁道建筑报》还是同时在两个国家办报的报纸。1951年3月,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鼓舞铁道兵战士浴血奋战,《人民铁军》在烽火连天的朝鲜山洞里办起了“炕头报社”,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张张带血的报纸在抢修现场传递,激励铁道兵指战员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发射着一颗颗“精神原子弹”。为了这张报纸,报社编辑张健、印刷厂厂长杨健坡和周锡恩、沈新、张铁城等五位同志牺牲在朝鲜,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张报纸不仅是新中国报龄最长的报纸之一,而且它还“当个兵”,如今虽然穿上了“工装”,但它依然迈着军人矫健的步伐奋勇前进,因为在她的身上流淌着铁道兵的血脉文化!澎湃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铁建员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


‍‍‍‍‍‍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