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

央视栏目播出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修筑拉林铁路的故事

字号+作者: 来源: 2021-08-21 20:4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本站湖北十堰讯:7月28日晚20点,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了专题片《高原上通了“新天路”》。视频全长22分37秒,其中一半以上的篇幅'...

本站湖北十堰讯:7月28日晚20点,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了专题片《高原上通了“新天路”》。视频全长22分37秒,其中一半以上的篇幅描绘了我集团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修筑拉林铁路时的艰难险阻,披露“新天路”背后的艰辛汗水。

拉林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新建正线全长403.14公里,90%的路段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最高处达3700米,共有隧道47座,桥梁120座,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桥隧比约75%。集团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承担拉林铁路正线399.61公里铺轨,180组有砟新道岔铺设;全线有砟轨道大机养道及配砟整形;协荣-朗县区间1814孔T梁预制、架设及湿接;全线精调精捣等施工任务。

专题片中,介绍了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拉林项目内燃机车司机朱淑华和他的徒弟吕川,以及西藏历史上第一台机车——今年已经“36岁高龄”的1083青藏号。朱淑华是一名老铁道兵,今年59岁的他先后参加了青藏、川藏两条“天路”的建设,本该退休在家享受生活的他,却主动申请三上高原修建拉林铁路。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从一开始基地调车、到往前方运输物资到最后轨道确认任务,他和他的“老伙计”1083青藏号,从头到尾参与了拉林铁路轨道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为这条“新天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拉林铁路是无数铁路建设者汗水的结晶。在拉林铁路全线最长的达嘎拉隧道中,因为不通风,设备产生的废气排不出去,所有建设者们都带着猪鼻式的面罩和护目镜,在高地温30多摄氏度,海拔3400米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工作两天,但这不是个例,因为这条线路上共有大大小小47座隧道。

冬季的雅鲁藏布江,是大风、严寒和沙尘暴主宰的地方。在首跨雅鲁藏布江的贡嘎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上,建设者们正在架设T梁。140吨的T梁缓缓下落的过程中,突然刮起了8级大风,巨大的沙尘暴使得能见度急剧下降,对施工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如此大的施工难度,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拉林项目精心组织策划,细心观察天气,用超强的毅力与坚持,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仅仅在协荣-朗县区间233公里线路、83座桥梁上就架设了3628片简支T梁。

中铁十一局三公司拉林项目经理沈育斌再专题片中为大家介绍了项目引进的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它结合人工覆盖养护,成功解决了因温差过大导致的梁体表面裂纹的难题,与此同时,通过增加对混凝土的检测频次、实时监控混凝土性能、及时优化配比,保证了T梁的生产质量,为高原制梁施工积累了经验。

在这条“新天路”上,建设者们斗风沙、战严寒、抗缺氧,历时5年先后克服了地质、生态、温差等难题,发扬“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提前40天完成了拉萨端架梁任务并于2021年6月25日实现了正式通车运营。

拉林铁路的通车不仅让沿线的藏族同胞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大的期望,也在修建过程中,实实在在为藏族同胞改善了生活条件。通过招聘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培养了一批有技术的驻地村民;通过公开招标,让驻地的机械设备有了“用武之地”;项目周围开办商店、餐馆带动了地方经济……村民们在家门口上班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又起到了良好的外部监督作用,使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更为融洽。

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拉林铁路的通车彻底结束了藏东南不通铁路的历史,让西藏步入了电气化铁路时代,历史性地实现了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弥补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为西藏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回望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征程,拉林铁路的建设者们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而这些正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的献礼。(文/王嘉 丁庆滨 审稿/刘连强)

电视画面:拉林铁路建设者们正在进行铺轨对位

电视画面:项目经理沈育斌接受采访

电视画面: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内燃机车司机朱淑华接受采访

电视画面:内燃机车司机长吕川接受采访

电视画面:中铁十一局三公司员工正顶风冒雪施工

电视画面:项目驻地村民卓玛讲述中铁十一局为他们一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1.晨星资讯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晨星资讯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晨星资讯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晨星资讯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晨星资讯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